链界观专访|杨东:众筹与区块链可以融合PG电子
栏目:PG电子 发布时间:2025-02-02 12:34:31

  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

链界观专访|杨东:众筹与区块链可以融合PG电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东做的是一场区块链的思想运动。这是推动人们认知的革命。同时,他和他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区块链的理论发源地和实践策源地。他也笑称,“很多人向我反馈,他们都是看了我的书之后,才开始关注区块链、研究区块链和践行区块链的”。

  作为国内知名的金融科技与区块链专家,杨东的很多建议,正在被国家采纳。他也应邀参与了国家众多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如给国务院提出的双创配套的“四众”模式,即“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尤其是众筹模式对双创工作影响深远,被业内人士称为“杨众筹”。目前,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成果。对此,杨东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自己的《链金有法》(这是全球第一本关于区块链法律方面的书)一书腰封上的推荐语就是引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的话: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我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他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已经out了。杨东的最新研究成果都在即将出版的《区块链+监管=法链(RegChain)》一书中。在这本书里,杨东明确提出“数字文明”。在他看来,我们已经进入到新的文明革命中。它不是第四工业革命的递进逻辑,而是升级到一个新的维度。

  在这样一个时代风口,杨东依旧保持着高产出书的节奏,钟情于自己的研究。从众筹是人类社会第二个伟大的制度发明、众筹社会主义到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区块链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础技术,从众筹金融理论到数字文明概念,从WeFinance到RegChain等原创的英文单词,众筹是核心制度、区块链是基础技术、Token是共享权益,等等,不断产生独特的思想和新观点。也让我们看到杨东的作为法律学者的奇特一面,他在去年和今年成功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这些都已不能简单用“意见领袖”来评价他。在他看来,借助深度的思考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区块链,这是一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

  作为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杨东最得意的就是在人民大学选修课的课堂上,曾经的本科学生,已经成长为一些区块链公司的高管和投资大咖。“他们对区块链的启蒙认知,就是从我这里开始的。” 能培养出一个个区块链的人才,这是杨东最为得意的事。

  “没有扎实的研究,不去做基本知识的普及,我们的人才怎么出现?未来我们的竞争的思想土壤怎么形成?”对自己的使命,杨东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区块链不光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想。在杨东看来,它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国内最早研究众筹思想的专家,杨东认为,众筹思想就是区块链思想。有着“杨众筹”称号的他,一直在澄清一个观点:区块链技术并不是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是在研究众筹的过程中,逐步让区块链更为独立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正因为大家对众筹的研究,才逐渐发现并推出了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与众筹的思想和制度是完全一体的,高度融合的,应该说,今年区块链成为热点,也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杨东,正是制造这样热点和风口的人。对他来说,是通过自己的研究,经过漫长的深度思考,一步步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制造了区块链的风口。

  2017年两会期间,杨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邀请,做了有关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的讲座。在那次讲座上,杨东的核心观点是区块链需要场景落地。而金融场景和金融产品最需要区块链。他用“干柴烈火”来形容两者的关系。因为金融场景和金融市场痛点太多了,中介机构太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太严重。

  上述讲座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用杨东的话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证监会将正式放开股权众筹试点的工作,正式启动股权众筹试点管理办法。国家不仅开始积极地去面对区块链可能带来的问题,更主动地去制定政策法规,使其健康发展。

  在谈到目前关于区块链的论坛时,杨东总结说:现在区块链论坛太多,区块链大师太多。在他看来,需要有深度的、专业务实的政产学研合作的论坛,应该有场景应用的专家、风险防范的专家、政府监管的专家参加大会,把大会真正办成一个政产学研的,包括有新闻媒体参与的大会。面对一些世界级的大会,他建议要主动走出国门,占领区块链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作为一名学者,杨东总能通过自己的讲述,获得政府的认同,进而去落地一些项目,推动区块链的发展。在和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杨东认为,一定不能纯粹地讲理论,必须要和实践结合。与此同时,他还有两条经验。第一,要找开明的、有思想的领导进行对接。第二,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容易成功。因为他没有包袱,打破原有结构比较简单。在杨东看来,学者最好不要去主导政府,而是学会在沟通中引导。

  杨东一直在做理论研究。同时又是第一个把区块链落地地方政府的专家,2014年底他把区块链介绍推荐给时任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贵阳成为中国最早落地区块链应用的地方政府。他这样的学术传播和知行合一的精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担当与使命,也正是这样的担当与使命,让他在背后更有一种果断的自律。

  杨东:数字革命需要众筹制,众筹制不是一个简单的众筹。它是一个去中介,点对点的组织形式。每个人的数据每个人的资源点对点的聚合,靠新的组织形态,靠新的融资方式,靠新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我们说众筹,其实是恰巧区块链为这个众筹思想提供了技术支持。

  杨东:我们在贵阳建立的大数据交易所就是典型的应用,它是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还有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也是第一次把区块链和众筹结合起来。这个落地的实践,对区块链来说,意义重大。

  杨东:第一,我是研究法学的;第二,我是研究证券公司制度的。1999年,我在日本留学学的也是这块。学法学的人,研究制度的人,总喜欢做一些基础设施的事情。不会被一些热词和概念左右。

  杨东:你限制技术干嘛?技术理论上来讲没有必要限制的,它是国家竞争力,限制就限制了国家竞争力了。比如为了战争造,但是核能是重要的资源,这个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你应该鼓励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国家核心战略技术,区块链就是这样的技术和制度基础。

  杨东:我是早期研究区块链并创造了区块链风口的一批人之一。我提出了两个理论和概念:众筹金融和区块链+监管,同时创造了两个英语,前者是WE FINANCE,后者是RegChain。将众筹金融译作“We Finance”,更能体现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场外、混业的内在特征和其草根、惠普的精神,众筹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体现。将“区块链+监管”译作“RegChain”,即“法链”的意思。第一个理念已经出版了书,名为《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第二个即将出版,书名为《区块链+监管=法链(RegChain)》。

  杨东:就是要让技术有使命感。区块链相当于一把身份钥匙,能够开启你个人很多的隐私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区块链它加密的技术手段,能保障我们每个老百姓隐私数据。只有以区块链去帮助保护隐私,真正保护人类社会的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数字文明时代,才能到来。换句话说,它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的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是决策机制,而区块链是执行机制。

  链界观:现在提到区块链有两拨人,一拨人是特别地推崇,觉得这个是未来技术改变的方向。另外一拨人是在看国家的方向,这个项目是不是国家在推动?您觉得现在国家对区块链,在法律法规上是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

  杨东:国家过去在观望,现在已经在鼓励了。工信部已经在积极地出政策,特别是近半年。去年11月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尤其是春节之后,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三问区块链,大力推动了区块链的发展。

  链界观:那您看到国家工信部在支持这个事情,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对于现在正在从事区块链的人您有哪些建议?

  杨东:我觉得大家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们几个人学院的成果。其中我们人民大学法学院是第一个为区块链开设课程的,不光是在法学院,全中国我们也是第一个开设区块链课程的。

  杨东:2014年2015年时是以互联网金融命名的。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开设区块链课程了。浙江大学前几天宣布说他们最早开设,其实,他们才刚开始。我们是2017年就开了专门的区块链课程。再往前推,2014年2015年,我已经在人大本科生课堂上开始讲区块链了。应该说,我们人大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开设区块链课程的。

  杨东:不仅仅是法学院,是人民大学课堂上。它是跨学科的。不光是我还有几位技术专家,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还有校外的专家。

  杨东:有的。我们的教学成果还是很多的。你看,我的《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一书,就是和我的学生文诚公一起写的。有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去了区块链的公司,还有的自己直接创业了。比如我们知道的金股链,这是中国第一个把区块链应用在金融场景的,也是第一个在区块链上实现股权的登记、转让与管理。

  杨东:应该说,大学里的区块链教学,是培养区块链人才的启蒙课程,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样课程,才关注区块链,最后投身区块链的发展中。

  杨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办公室专家。全国人大证券法、期货法、电子商务法立法专家。中国证券法学会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最早对区块链的应用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的《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和《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两本书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区块链相关书籍,新书《区块链+监管=法链(RegChain)》也即将出版。

  采访杨东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方面,他从不和你谈ABC的基本常识问题。他希望你采访之前提前做好预习。另一方面,他电话不断,几乎国内数得着的顶级区块链微信群,他都被邀请加入。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向他发出各种邀请,请教各种问题。他也会自嘲说:“我们都是好为人师,人家有问题,总是要耐心解答。”我们的采访约在他办公室,他每一次起身接电话,我们都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飞速地记录并回味着他刚才说的话。杨东的思维跳跃,还体现在他和他学生的相处中。他时常会对学生提及某一次课堂或者会议让大家记录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去找出来提供给我们,帮助我们更高效率地获得采访素材。在学生几乎忘却的情况下,他却能把要找的东西和当时的场景描述得非常清晰。

  与杨东谈话会时刻感到,每每听到有深度的问题,他又非常任性地坐下来,和你推心置腹地交谈。不仅如此,他的助手也会在旁边,根据他的提醒拿来各种资料和书籍,来帮助你理解杨东说的话。

  有时候会恍惚觉得,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学者,而是一个实践家,一个已经“在战场拼杀多年的将士”在给你讲述他对战术的思考和对战争的思考。

  杨东的思维是有层级的,有时候会在二维的世界里叙述和漫步,有时会到三维的世界里追溯和驰骋。一切,都源于他思考的太多,太深;实践的太多,太深。